眉山全搜索

首页 > 眉山资讯 > 内容

徐邵华:八旬老理发师的坚守 为了老主顾坚持做生意

眉山岷江一桥桥头,从主干道到岷江河畔的一条水泥路上。灰墙、旧瓦,一座上世纪80年代的老屋与不远处的高楼显得格格不入。这座老屋里,住着84岁的徐邵华老人。理发师,是这位老人从事了一辈子的职业。

60多年前,徐邵华从乐山城里买回两张理发椅;60多年间,他就守在椅子旁,静候顾客上门。

1939年,徐邵华10岁。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,他拜在乐山一位理发师的门下学习理发。1982年,修岷江一桥的时候,徐邵华在桥旁修了两间瓦房,开始做理发生意。“那时候乡里的人都要到我这儿剪头发、刮胡子,从不为生意发愁。”徐邵华回忆说,特别是赶场天,每天都要给20多个人剃头。往往是从早上七八点开始忙到晚上。入夜,还要点上煤油灯继续忙。

一晃,几十年过去了。如今,时尚理发店遍地开花,但一些上了年纪的乡亲习惯了徐邵华的手艺,仍然雷打不动地找上门来,坐上那张会嘎吱叫的椅子,等老徐给他们理发、修面。“现在生意淡啦,来的大多都是老主顾。剃一次头七八块钱,一天能有两三位顾客吧。”收入甚微,但老人不想让老主顾失望,仍然天天打开门做生意。“和他们认识几十年了,更像是朋友。剃完头,大家聊聊天,一天时间就打发掉了。”徐邵华说。当初乡里和他一起理发的老伙计,如今只剩他一人还在理发。

顾客上门,抹肥皂沫、刮胡子、修鬓角,徐邵华的动作娴熟又麻利。修睫毛时,他提醒客人放松,然后用剃刀轻轻挑了一下,睫毛就被修平了。“现在有的年轻理发师刮面太马虎,额头、眼角、眉骨位置都不刮的,嫌累。”给客人修面时,徐邵华絮絮叨叨地说着,像是在抱怨,又像是在怀念过往的岁月。

不到10分钟,头发理好了,还包括刮面、掏耳朵。旁边的客人竖起了大拇指,“徐大爷的刀功,比外面那些年轻的理发师,可一点儿也不差。”

走出徐邵华的家,步行两百多米,就来到了城区的大街上。那些放着各式音乐、贴满时尚海报的理发店仿佛属于另一个世界。时光,就在这短短的两百多米距离之间,渐行渐远。(记者 殷勇)

相关热词搜索:一位 八旬 理发师

上一篇:魏建琼:“我要捐献器官,让需要的人活下去!”
下一篇:眉山洪雅:包装服务人员 创新创意吸引就餐客人


中国农业银行眉山分行 章鱼挑食 农行眉山市分行金穗之窗 同颜画室 国网眉山电力公司专题 八百寿酒业
眉山全搜索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