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瓦屋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人文历史 内容

瓦屋山的宗教文化
2016-11-11 10:42:08   来源:   编辑:徐子珊   评论:0 点击:

瓦屋山佛教和道教并存,道教主要是以张道陵为主的“五斗米教”,佛教主要是以辟支佛为主的小乘佛教,交替兴衰,在清后期逐步走向衰落。

1、道教文化。瓦屋山被认为是道教发祥地之一。主要依据有:一是1997年出版《洪雅县志》(1911—1992)记载,道教在洪雅县境内的活动甚早。清嘉庆《洪雅县志》记载有“张道陵碑在易俗乡(今罗坝)”。“汉,李阿真人炼丹金釜山”。“晋,葛洪至花溪居岩洞,槭神养气,白日上升”。清,本县谢道人常赋“扫此清净阁,愈扫愈不净,欲要扫清净,放下苕帚柄”的笤帚诗,后居彭州葛仙洞。居城东五显祠的道士李惠,“一日晨起积薪焚火持木鱼坐其上薪尽犹闻木鱼声”。谢、李道士死后传说成了仙。但以上记载大都在现槽渔滩(主要是罗坝)、中保一带,均未明确提及瓦屋山道教。二是通过一些碑刻、石刻、岩画、古诗词来佐证。主要是张道陵碑、抱朴洞遗址(现柳江镇)和天师杖剑、老子骑青牛入蜀石刻来论述瓦屋山道教。三是通过鸳鸯池出土的老君木雕像来论证瓦屋山道教。四是通过瓦屋山镇现有一定的天师道遗俗、许多民宅张贴符灵、传说来论证瓦屋山道教。经深入考证,瓦屋山道教真正可查史志资料上的记载都十分稀少,且不祥。老子、葛洪、张道陵等道家宗师在洪活动缺乏有力佐证,只能说明道教在洪雅历史上曾经有过深远的影响。

2、佛教文化。瓦屋山曾经是佛教圣地,香火旺盛。主要依据有:一是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、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永寿法师提及“在佛经中有‘瓦屋山是释迦牟尼的法桌’记述”。二是清嘉庆《洪雅县志》记载:“汉朝:辟支佛(佛教中的独觉派系),西汉甘露四年,降生于蓝家营三台地,肉齿宝体,七岁不言,出家修行,卓锡(修行)瓦屋山,迄今朝礼者不绝。宋朝:禅惠大师,名山人,屡举不弟。元符间,嘉州守吕由诚,以僧戏之,即削发往天宁为僧,有支公(般若学六大家之一)辟。后卓锡瓦屋山。国朝:长毛和尚,不详何处人。卓锡瓦屋山,年已垂暮,重鸳鸯池。”三是1997年出版《洪雅县志》记载:自唐人蒲光建辟支佛道场后,佛教就在瓦屋山兴盛起来。见于文献的庙宇有“光相寺、双洞寺、罗汉阁、望鱼寺、灵光殿、白龙池、千佛寺、鸳鸯寺、沙门寺”等,其中光相寺建于宋淳熙年间(1174—1189)。明永乐时(1403—1424),僧人澄清铸铁瓦2700片覆盖庙宇,又以1万多斤精铜做铸辟支佛像供奉在庙,清朝前期香火旺盛,中期以后逐步衰落。四是有史可查的悟达国师是洪雅历史上最有名的高僧,证明当时的洪雅佛教已很兴盛。五是晚清何绍基(1799~1873)著作《早上覩光台俛临金刚石》:“何佛是辟支?何相是光相!步上覩光台,神光几时放。红日到人面,乃知寺东向;蒙气埽盪余,诸天来照旷。峨眉若拱揖,东西屹相望;须臾白雾起,如绵复如浪。镕作一天云,匿尽千重嶂;惟有金刚石,突兀不相让。嶷嶷峙吾前,刚正万夫将;吾见亦悚然,有念不敢妄。”另一诗《鸳鸯池》:“法界(佛教术语,佛法泛指宇宙万有一切事物)鸳鸯飞上天,长桥终古卧波眠;高原坦荡无人到,烟雨寒多不可田。”印证了瓦屋山佛教的存在,晚清衰败,让人惋惜、伤怀。张三丰在所作诗中有“辟支岩有千秋雪,弥勒洞无半点尘”句子,说明道教中人也没有否认瓦屋山佛教的存在(现光相寺后有一平台地为辟支佛道场遗址,光相寺前有一斜坡为辟支岩)。六是明代张维斗所著《瓦屋山赋》中“铁瓦兮雄峙,香像兮长春。其刹则鸡峰鹫岭之崚嶒。宝楯岑楼之联络,晨钟漏呗之缤纷”等句子,充分反映了瓦屋山在明朝时候佛教的兴旺。七是在瓦屋山有“佛光”、“圣灯”、“佛显鸟”这些佛教现象,正好印证了瓦屋山佛教的存在与兴旺。

3、瓦屋山宗教衰败的原因。一是瓦屋山宗教发展也随着当时朝廷最高统治阶级的喜好发生变化,即时而抑道扬佛,时而抑佛扬道。据史志记载,瓦屋山佛教香火最盛时期在明末清初,后逐步衰落。二是瓦屋山宗教兴衰还与当时的战乱有关,明朝(1644)前名首将杨展与张献忠部大战,败后到瓦屋山屯兵,占据庙宇,适时再起,许多僧尼转移到了峨眉山,加速了瓦屋山宗教的衰落;明万历年间,时任四川巡案史郝天雄以瓦屋山出现花和尚为由下令封锁瓦屋山(碑刻现在青神),导致其宗教活动走向销声匿迹;明末清初,瓦屋山成了土匪隐藏的地方,上山群众多被打劫,使人不敢上山。三是宗教属于上层建筑,其兴旺发达很大程度取决于香客的数量与布施的多少,瓦屋山路途崎岖、遥远,从洪雅县城到瓦屋山朝圣一次需要花费大约8天时间,从时间与金钱上,让许多香客望而却步,峨眉山宗教的兴旺某种意义上就是瓦屋山衰败的佐证。四是解放初期,大炼钢铁,使山上庙宇铜像、铁瓦尽皆毁掉。后因上山路途遥远、迷魂凼瘴气等原因,人迹渐少,宗教发展衰落后没再兴起。

相关热词搜索:瓦屋山 宗教文化

上一篇:瓦屋山的雅女文化
下一篇:瓦屋山历史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