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山全搜索

作家王晋川“话说三苏祠”系列之——江口沉银与三苏祠五碑一钟

近年来,四川考古界最令人兴奋的事莫过于“江口沉银”的发掘了。随着三万多件文物的“出水”,一个流传了三百多年的传说得到印证。这些文物中,有西王赏功币、金银币、大顺通宝铜币、银锭,更有大量的金戒指、金耳环、金发簪和手镯等。这些金银财宝从何而来?为什么湮没在彭山江口的岷江河中?这就不得不说起张献忠和他的大西朝了。

张献忠,陕西延安人,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(1606)。崇祯三年(1630)陕西农民起义,张献忠以米脂十八营揭竿而起,加入义军,转战于陕晋豫湖广,于清顺治元年(1644)入川。六月破重庆,八月陷成都,九月建大西国,改元大顺。张献忠所到之处,大肆抢掠杀戮,除府库官银,大户财物,也不放过普通百姓,严令“有私藏金银至一两者全家坐诛,十两者生剥其皮;有将金银沉井或窖藏被获者,亦按连坐法。”张献忠杀人手段十分残忍,“抽善走者之脚筋,砍妇人之双足,碎人肝以喂马,张人皮以悬市”。种种恶行,不一而足。丹棱人彭遵泗将其记入《蜀碧》一书,鲁迅先生读后评曰:“其实是不但四川人,而是凡有中国人都该翻一下的著作。”

清顺治元年(1644)九月,张献忠部将狄三品攻占眉州,南征嘉州受挫,三年正月初五屠城。先是传言“除城不剿”,待四乡百姓入城后,驱赶于道姑巷,悉杀之。狄三品犹不解恨,一把火烧了眉山城,三苏祠亦未能幸免,废墟中仅存五通石碑,一口铁钟。

顺治三年张献忠欲出川走湖北,船载金银财宝上千艘,自成都沿岷江东下。明参将杨展火攻于彭山江口,船沉江中,这才有了“江口沉银”一说。张献忠后来败走成都,伏诛于南充凤凰山。

三苏祠劫后余生的“五碑一钟”,计有《苏东坡盘陀画像碑》《眉山八景诗碑》《三苏先生祠记碑》《马券碑》(二通)和明代铁钟一口。这些幸存的碑和钟,是三苏祠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,更是三苏祠沧桑历史的见证

《东坡盘陀画像碑》原作为北宋李伯时(龙眠)画像,苏辙题额,黄庭坚赞词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眉州知州赵从矩依原碑翻刻,原碑今已不存。图中的苏东坡坐于水湄盘石上,黄冠野服,面微侧,三绺胡须飘洒于胸前,双手按藤杖于膝,神态自若而安祥。

苏辙的题额是:

乐哉子瞻,居水中坻。野衣黄冠,非世所羁。横策欲言,问者为谁。我欲褰裳,溯游从之。有叩而鸣,亦发我私。人曰吾兄,我曰吾师。李伯时笔,子由词。元祐五年五月十六日。

黄庭坚的赞词是:元祐中龙眠李伯时作东坡先生画像,元符中江南黄庭坚赞:

子瞻堂堂,出于峨眉。金门石渠,阅士如墙。上前论事,释之冯唐。言语以为阶,而投诸云梦之黄。东坡之酒,赤壁之笛。嬉笑怒骂,皆成文章。解羁而归,紫微玉堂。子瞻之德,未变于初。而名之曰元祐之党,放之珠崖儋耳。方其金门石渠,不自知其东坡赤壁也;及其东坡赤壁,不自意其紫微玉堂也;及其紫微玉堂,不自知其珠崖儋耳也。九州四海,知有东坡。东坡归矣,民笑且歌。义形于色,为国山河。一朝不朝,其间容戈。至其一丘一壑,则无如此道人何!

重刻碑有跋记:洪武丙子孟冬谷旦,奉训大夫眉州知州赵从矩更石。儒学正丁济篆额,训导张迪书,朱安镌(丁济篆额已不存)。

《东坡盘陀画像碑》不仅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北宋时期的苏东坡形像,更为今天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的依据和定位。

1982年,国家一级美术师、中国美术学院教授、著名雕塑家赵树同先生受三苏祠委托,创作并雕塑《东坡盘陀像》。赵树同亲临三苏祠,翻阅了所有馆藏东坡像,心中仍无把握,他说:“苏东坡究竟什么模样?现代人谁也没见过,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苏东坡。张大千所绘苏东坡一大把胡子,这肯定是不对的。”三苏祠工作人员赵汉儒、何家治引赵树同去碑廊,仔细观赏《东坡盘陀画像碑》,赵树同心中豁然开朗,很快完成了设计。1982年8月,位于披风榭对面水池中的仿花岗石雕塑《东坡盘陀像》浇铸完成。苏东坡头戴“东坡帽”,身着文士服,坐于大石之上,大石置水中,寄寓东坡先生一生栉风沐雨,始终砥柱中流,笑傲人间。

《东坡盘陀像》完成后,迅速成为三苏祠新的景点,成为眉山市的城市标志,2010年获“新中国城市雕塑成就奖”。

第二块碑是《眉山八景诗碑》,系明成化年间眉州知州许仁为眉山八处胜景撰诗而刻。许仁,广东高安人,成化十五年知眉州事。修学校、创聚秀亭,亲躬寻觅老泉墓,为政于民有德,其碑刻如下:

眉山八景

许仁

苏祠瑞莲

可人千载尚流芳,故宅池中并蒂香。

莫讶为祥兆科甲,生前元自擅文章。

灵岩石笋

灵岩寺外石三峰,曾说牛山有路通。

试向洞门问消息,满空烟雨昼濛濛。

蟆颐晚照

蟆颐洞上树层层,洞里香泉彻至清。

日暮游人留不住,下山犹爱夕阳明。

象耳秋岚

万仞青山势若摧,秋岚晴锁读书台。

山灵好是常呵护,有待诗才又重来。

中坝渔村

水边杨柳岸边村,罢钓归来昼掩门。

睡起黄昏无别亊,桑麻阴里数鸡豚。

松江野渡

郡城南下路悠悠,行尽烟村水漫流。

寄语莫愁前去晚,柳阴深处有虚舟。

峨眉霁雪

名山高与斗牛齐,积雪连云望欲迷。

退食捲帘静相对,无边清思入新题。

江乡夜月

玻璃江畔着亭台,前辈迎宾特地开。

今日独留明月在,夜深时送画船来。

成化廿一年乙巳秋七月哉生明春坡老牧端溪许仁书之竹间

第三块碑为明代嘉靖眉州知州赵渊所撰《三苏先生祠记碑》。原文较长,节录如下:

苏氏眉人,其父子昆弟文章今在此,比渊偶坐明月中,使二三子取次朗诵,敛衽而听焉。中若老吏断狱,隐伏毕见;若骁骑行沙漠间,猝莫敢犯,此其老泉已乎!泛泛乎骊龙出海,飘飘乎鹤在片云,此其东坡已乎!澄湖浸天,轻舟自在;平沙细草,暖烟乍凝,此其颍滨已乎!以言乎气,老泉其浑也;以言乎才,东坡其雄也;以言乎理,颍滨其近也。盖皆有以尽天下之故,挽秦汉之风也。

第四、第五块碑为双碑,即明代《马券碑》。碑文为苏轼《马劵》文,苏辙诗,黄庭坚文。“马券”即赠马的凭条。

宋哲宗元祐元年(1086),皇帝赐东坡名马玉鼻骍。三年后,苏轼知杭州,皇帝又赐名马一匹。苏门弟子李方叔落第欲还乡,苏轼赠马一匹,并附“马券”:

《马券》:元祐元年,予初入玉堂,蒙恩赐玉鼻骍。今年出守杭州,复沾此赐。东南例乘肩舆,得一马足矣。而李方叔未有马,故以赠之。又恐方叔别获善嘉马,不免卖此,故为出公据。四年四月十五日,轼书。

苏轼写《马劵》,苏辙作诗一首《方叔来别子瞻,馆于东斋。将行,子瞻以赐马赠之方叔。作诗次韵奉和》:

小床卧客笑元龙,弹铗无鱼下舎中。

五马不辞分后乘,轻裘初许弊诸公。

随人射虎气终在,徒步白头心颇同。

遥想据鞍横槊处,新诗一一建安风。

黄庭坚亦作文《赠李方叔》:翰林苏子瞻所得天厩马,其所从来甚宠,加以妙墨作券,此马价应十倍。方叔豆羹常不继,将不能有此马御,以如富贵家。辄曰:非良马也,故不售。夫天厩虽饶马,其知名绝足,亦时有之尔,岂可求赐马尽良也。或又责方叔受翰林公之惠,当乘之往来田间,安用汲汲索钱。此又不识痒痛者,从旁论砭疽尔,甚穷亦难忍哉!使有义士能捐二十万并劵与马取之,不惟解方叔之倒悬,亦足以豪矣。众不;盖遇人中磊磊者,试以余书示之。元祐四年十月甲寅,黄庭坚书赠李方叔。

由于《马券碑》年代久远,剥蚀严重,1982年依馆藏拓本翻刻此碑,憾缺苏辙诗。碑亦由原竖式二石,改为横式四石。补刻清代翁方纲跋文一则:

嘉禾陆宣公石刻苏文忠玉鼻骍券,山谷跋阙五行十八字,谨以眉州石刻旧拓本摹补。北平翁方纲。

自清康熙四年(1665)眉州牧赵惠芽主持重建三苏祠以来,碑刻迭增,迄今已有147通,其中东坡手迹刻石共有95通,无论在年代、数量、内容上都在全国三苏遗迹遗址地中位列第一。最早为南宋《苏符行状碑》,后添清《罗池庙碑》,民国《表忠观碑》以及蒋中正签发保护三苏祠的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合委员长行营布告碑》等。这些碑刻分列于东园碑廊及前厅耳房碑亭,无声地讲述着三苏祠的前世今生。

2020.2.18于皇冠左岸西区宅所

作者:王晋川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作家王晋川“话说三苏祠”系列之——金鱼亭与《八娘伴母》
下一篇:作家王晋川“话说三苏祠”系列之——洗砚池畔留墨香


中国农业银行眉山分行 章鱼挑食 农行眉山市分行金穗之窗 同颜画室 国网眉山电力公司专题 八百寿酒业
眉山全搜索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