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山全搜索

作家王晋川“话说三苏祠”系列之——奇池荷极盛

林语堂有一本书叫《苏东坡传》,第二章讲眉山:眉山并非一个很大的城市,但住家颇为舒适。五六月间荷花盛放,最为有名。人在街上步行之时,会见到路旁许多荷花池,花朵盛开,香气袭人。在纱縠巷,有一座中等结构的住宅。自大门进入,迎面是一个漆有绿油的影壁。影壁之后,出现一栋有庭院的房子。房子附近,有一棵高大的梨树,一个池塘,一片菜畦。墙外是千百竿翠竹构成的竹林。

林语堂描写的,正是苏家故宅的景色。那个池塘,就是现在的瑞莲西池。相传苏东坡的父亲苏洵苏老泉,当年曾在池中栽种荷花。嘉祐二年,东坡兄弟高中进士,池中荷花并蒂而开。并蒂莲开,被眉山人认定为“州士科名吉兆”。说来也怪,两宋三百年间,眉山考中进士者多达886人,你说奇也不奇!

明成化年间,眉山知州许仁曾写下《眉州八景诗》,开篇第一首便是“苏祠瑞莲”:

可人千载尚留芳,

故宅池中并蒂香。

莫讶为祥兆科甲,

生前元自擅文章。

“苏祠瑞莲”遂成为眉山八景之首,亦成为三苏祠一景。

瑞莲西池是一泓南北长东西短的狭长水塘,塘中活水引自城北瑞莲堰(今废)。明末三苏祠惨遭兵火,池塘亦毁为废沼。 清康熙四年,眉州牧赵蕙芽模拟拓建了瑞莲西池,并于池上建“覩莲亭”,即现在的瑞莲亭。亭成之日,赵惠芽欣喜地赋诗二首:

一泓十丈花茵馥,

辍斝呼童分残盝。

风轻浪绿上人衣,

对酌烟霞诗万斛。

蝉鸣竹树水鸣蛙,

耳热呼庐兴未赊。

玉井匀来甘冷味,

平看并蒂映清华。

康熙四十六年(1707),四川巡抚能泰题写“瑞莲重现”匾。乾隆十八年(1753),眉州知州宋载书门匾“瑞莲池”。1959年,著名书法家刘孟伉据《衲苏集》句,书写对联“眼明小阁浮烟翠;身在荷花水影中”,盛赞瑞莲亭及池中荷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色。瑞莲亭为八角十二柱,攒尖式屋顶,八条脊上有走兽饰物,房面为筒瓦覆盖,四周设飞来椅,有小桥通岸。此亭被命名为“中华名亭”。

瑞莲西池上还有一座横跨池塘的桥亭,也非常出名,叫百坡亭,也是“中华名亭”。

苏东坡任颍州知州时,常泛游颍水,并写下《泛颍》诗:

我性喜临水,得颍意甚奇,

画船俯明镜,笑问汝为谁。

忽然生鳞甲,乱我须与眉。

散为百东坡,顷刻复在兹。

南宋州守魏了翁根据东坡的诗意建亭于环湖,后来湖、亭皆毁。明朝时四川富顺人、礼部尚书李长春路过眉山,见环湖颓象,倾天长叹:“百坡何处问荒亭,池馆犹存菡萏青。寂寞江山空有泪,飘零词客岂无灵”!

清朝雍正年间,眉州丹棱出了位名人,叫彭端淑。彭端淑(1699—1779),字乐斋,号仪一,与李调元、张问陶并称“蜀中三大才子”,与其弟彭肇洙、彭遵泗合称“丹棱三彭”。彭端淑曾赴广东肇罗道署察使,后辞官主持成都锦江书院(今石室中学),《为学》是其代表作品。他游学眉山时,写下《老苏瑞莲池记》:

丹棱属眉山。余自束发读苏氏文集,慨然想慕其人。适眉访昔日遗址,得于城隅,古柏千尺,遗像森然,流连不忍去。其侧有池,池内有莲。或曰:“此固文公手泽所存也。”夏秋之交不常开,开则为吾眉科名之应,自明以来历验皆然,因共传为瑞莲池。夫先生去今五百余年,其文章流播,常有英英不可磨灭之气。至于莲亦偶寄耳,人遥世变,几经残火,毁而不移,亦已异矣,乃复为瑞于眉哉。余尝自蜀之秦、之豫、之齐及吴越楚粤,游罗浮,过惠州,所至有东坡祠或其所尝游及谪居之处。每欢贤人君子于其所至,奕世而下,虽山川草木亦与有荣,况其所生之地手泽所存之,足以为瑞也耶。后之郡子因莲而生慕,因慕而生奋,使古人流风或复见于今日也,是则余之望也夫。

彭端淑的《老苏瑞莲池记》,从游览三苏祠起兴,畅叙瑞莲池之美,进而讲自己平生游历,终于明白“使古人流风或复见于今日”,才是今生最大的愿望。

眉山人怀念苏东坡,希望眉山能出现更多的东坡式的人物。1928年,人们在瑞莲西池上重修了百坡亭。亭长20米,中间为8柱小亭,攒尖式屋顶,房面为筒瓦覆盖,亭边设飞来椅,供游人临池俯照。亭匾出自吴伯萧,抱柱联为“谟议轩昂开日月;文章浩渺作波澜”。每当盛夏,荷花盛开,百坡亭便成为赏荷观鱼的极佳景点。

朋友,苏祠荷香,年年等你来!

2020.2.13于眉山三苏祠

作者:王晋川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作家王晋川“话说三苏祠”系列之——南大门与何绍基
下一篇:作家王晋川“话说三苏祠”系列之——飨殿拜三苏


中国农业银行眉山分行 章鱼挑食 农行眉山市分行金穗之窗 同颜画室 国网眉山电力公司专题 八百寿酒业
眉山全搜索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