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山全搜索

作家王晋川“话说三苏祠”系列之——披风榭与魏了翁

披风榭位于三苏祠瑞莲西池北岸,坐南朝北,重檐歇山式一楼一底,进深9米,通高10米。正面与东坡盘陀座像相对,背面与百坡亭、瑞莲亭构成精致的别具一格的通透景观。披风榭原有清代文人题撰匾额,后毁。现悬匾为原国务院副总理、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于1982年激情书写。

何谓“披风榭”?

披风者,气势也。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“乃命使西征,随流而攘。风之所被,罔不披靡。”披风又有“教化”之意,《书·毕命》“树之风声。”孔传曰:“立其善风,扬其善声。”而“榭”则是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,孔传曰:“土高曰台,有木曰榭。”

披风榭原本不在三苏祠内,而是在眉山城里的环湖边上(湖已湮没,遗址在今中心城区环湖路6501厂大门附近)。

据《明一统志》卷71眉州项下的记载:“(眉州)旧有沼,州人为矼梁塞之。宋魏了翁为守,特疏凿之……名之曰环湖。”嘉庆《眉州属志》的记载更详细一些:“魏了翁为守,特疏錾之。其西为洞,曰西港,又西为傳馆。馆之东松菊亭,又东北为雪桥,桥之东为起文堂。合而名之曰环湖,了翁为记。”《眉山县志》更深了一步:“宋魏了翁为守,因旧沼疏凿而为环湖。环湖西筑翠洞、书台、起文堂。东有披风榭,中绘东坡像。”可见魏了翁是披风榭的始作俑者。披风榭落成,魏了翁作词《贺新郎》:“独立薰风苍凉外,笑傍环湖秋月。”南宋淳熙年间,大诗人陆游陆放翁来眉山,游环湖,登披风榭,谒东坡像,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《眉州披风榭拜东坡遗像》:

蜿蜒回顾山有情,

平铺十里江无声。

孕奇蓄秀当此地,

郁然千载诗书城。

高台老仙谁所写,

仰视眉宇寒峥嵘。

百年醉魂吹不醒,

飘飘风袖笻杖横。

尔来逢迎厌俗子,

龙章凤姿我眼明。

北扉南海均梦耳,

谪堕本自白玉京。

惜哉画史未造极,

不作散发骑长鲸。

故乡归来要有时,

安得春江变酒从公倾。

正是陆游,把眉山命名为“千载诗书城”,让眉山人骄傲了近千年。

明代以后,披风榭因年久失修,终至圯毁。清光绪二十四(1898),

为纪念苏轼、魏了翁、陆游,眉山人复修此榭于三苏祠。“榭之上亦有楼一楹,登楼遥望,鳞塍绣壤,悉在目前。可谓绿杨城郭,大好河山,皆饶有天然画意,亦一巨观也”(《眉山县志》)。由此可知,清朝时的披风榭有楼,且可登临揽胜。

那么,南宋时修建披风榭的魏了翁,是何许人也?

魏了翁(1178—1237),字华文,号鹤山,四川蒲江人,南宋著名思想家、理学家、教育家。他先后在成都、临安、嘉定、眉州等地为官,所官之地皆办“鹤山书院”。后擢为兵部郎中、工部侍郎、礼部尚书、吏部尚书、端明殿大学士、资政殿大学士、参知政事。卒于嘉熙元年(1237),赠太师、秦国公,谥文靖。

苏辙曾上《再论青苗状》云:“伏惟陛下,圣性仁厚,凡利民之事,知无不为。”苏辙这一治世名言,在眉州的身体力行者则是魏了翁。

魏了翁在眉州任知州三年,据《宋史》载:“眉虽为文物之邦,然其俗习法令,持吏短长,故号难治。闻了翁至,争试以事,乃尊礼耆耈,简拔俊秀,朔望诣学宫,亲为讲说,诱掖指授,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,增贡士员以振文风。复蟆颐堰,筑江乡馆,利民之事,知无不为。士论大服,俗为之变,治行彰闻。”魏了翁在眉州最大的政绩是修复蟆颐堰水利工程。蟆颐堰最早由唐朝益州刺史章仇兼琼开凿,(此人曾在乐山凿离堆,以避三江水患。)沿蟆颐山筑堤,障蜀江水,以灌眉山、青神七万二千四百亩良田。至南宋时,堤堰多处垮塌。春灌时,都江堰水四处泄漏;而夏汛时又倒灌眉山州城,百姓苦不堪言,“民疾苦多以是为”。魏了翁嘉定六年(1213)八月到任,十月即开工整治。魏了翁“截江为楗,以捍东流,而洒渠于东西 之两间,则城若堰两利焉。”修复工程于次年三月即告竣工,至今泽被后世。蟆颐堰修复后,魏了翁沿渠视察,欣喜地写下一首小诗:

蟆颐江上静无涛。

永逸功夫在一劳。

昨晚秋风原上看,

长腰粳米荐琴高。

钦定四库全书《大清一统志》载:“宋嘉定中,魏了翁畚武阳石垒堤,其利视昔尤溥。”可见魏了翁是一位救民疾苦的好人、好官。魏了翁在眉州兴修水利,教化风俗,培养人才,声名远播于朝野,被眉州人世代纪念。

“利民之事,知无不为。”拜谒三苏祠披风榭,请记住苏辙的话,记住魏了翁。

2020.2.9于眉山

作者:王晋川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作家王晋川“话说三苏祠”系列之——启贤堂:苏味道与《上元》诗
下一篇:作家王晋川“话说三苏祠”系列之——云屿楼与张之洞


中国农业银行眉山分行 章鱼挑食 农行眉山市分行金穗之窗 同颜画室 国网眉山电力公司专题 八百寿酒业
眉山全搜索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