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山全搜索

苏祠茘枝红_王晋川

苏祠茘枝红
王晋川

云中飞舞-摄


七月,三苏祠的荔枝红了,我的心儿也醉了。
遥想宋神宗熙宁元年(1068),三十三岁的苏轼丁忧服除,续娶闺之,即将还京。老友蔡子华、杨君素、王庆源等在苏宅庭园种下一棵荔枝树,嘱苏轼常回家看看,相约荔枝红了,就还乡祭祖。荔枝树长大了,荔枝红了,家乡人朌苏轼回家。苏轼却因宧海羇绊,终末能返乡。熙宁元年(1068),苏轼作诗《寄蔡子华》,思乡之情跃然纸上:
故人送我东来时,
手栽荔子待我归。
荔子已丹吾发白,
犹作江南未归客。
年年茘枝红,年年思故园,一腔思乡情,总被风吹雨打去。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”。思乡,成为苏轼一生永远的痛。
蜀地产荔枝,杨贵妃所食的荔枝,即是自涪州至子午谷路运往长安的。不知是造物钟情于眉山,抑或三苏文运惊动天地,苏宅的这棵荔枝树,是我国纬度最高而能结实的荔枝树,此亦为被誉为“南州胜迹古祠堂”的三苏祠一大奇观也!
在我的记忆中, 这棵老荔枝树高标凌空,高出墨庄的屋顶,枝繁叶茂,果实累累。每当荔枝红了,孩提时的我们就偷偷用旁边古井打水的竹杆,打荔枝下来剥食。那荔枝个头不大,核小肉厚,甜甜的味道中有一丝丝的果酸。那时候眉山县广播站就设在墨庄和快雨亭里,每天早中晚播音:“眉山县广播站,现在开始播音。”我们一边偷打荔枝,一边鹦鹉学舌地跟着念:“眉山县二个蛋,现在开始抱鸡。”直到管园子的发现有小孩偷荔枝赶来,我们早就嘻嘻哈哈的一哄而散。
文化革命中,苏轼惨遭批判。飨殿的塑像被毁,诗文被焚烧。老荔枝树不堪其苦,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叶残根枯,令人唏嘘。可喜2004年,借三苏祠成功申报国保,我们从外地移栽回一棵荔枝树。说来也是神奇,荔枝树长得葳蕤繁茂,当年就挂果。年年荔枝红,年年捧出一树对东坡先生的深深怀念。

image.png

云中飞舞-摄

苏轼虽然没有亲口尝到家乡的荔枝,却在宋哲宗绍圣元年(1094),以“讥斥先朝”罪名谪贬岭南,在罗浮山下吃到了惠州荔枝。他兴奋地写下两首《食荔枝》诗,其二曰:
罗浮山下四时春,
卢橘杨梅次第新。
日啖荔枝三百颗,
不辞长作岭南人。
后来的人们津津乐道这首诗,认为是苏轼对南国荔枝的赞美和对岭南的挚爱。其实我从诗中更多的读到苏轼心中难以言传的苦痛,正所谓“黄连树下弹琵琶,满腹苦水唱甜歌”,为什么要“不辞长作岭南人”?决不是贪恋口腹之欲!有所谓砖家考证,说每天吃三百颗荔枝必致上火,囗舌生疮,引发痔疮……真是无稽之谈,无聊至极。身遭万里流放,仅朝云苏过同行,豪放旷达的苏轼,再没有初贬黄州时的颓丧。以平常心对待人生沉浮,苏轼活出了精彩的自我。一首短短的荔枝诗,苏轼写得云淡风轻。细细品味,可读出文字之外的心境。以乐境写哀,愈见其哀!
其实在写这首小诗之前,苏轼早巳品尝过 荔枝。他在《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》诗中写道:
南村诸杨北村卢,
白华青叶冬不枯。
垂黄缀紫烟雨里,
特与荔子为先驱。
海山仙人绛罗襦,
红绡中单白玉肤。
不须更待妃子笑,
风骨自是倾城姝。
苏轼在这首诗的结尾写道:
        
  我生涉世本为口,
一官久矣轻莼鲈。
人间何者非梦幻,
南来万里真良图。
纪昀评此诗:“生香真色,涌现毫端。非此笔不能写此果”。

苏轼写荔枝的诗还有很多,如《新年五首》“荔子几时熟,花头今已繁。”《赠昙秀》“留师笋蕨不足道,怅望荔子何时丹。”《和陶归园田居》“愿同荔枝社,长作鸡黍局”。

 


苏轼荔枝诗最好的当属宋哲宗绍圣二年(1095)作于惠州的《荔枝叹》:
十里一置飞尘灰,
五里一堠兵火催。
颠坑仆谷相枕藉,
知是荔枝龙眼来。
飞车跨山鹘横海,
风枝露叶如新釆。
宫中美人一破颜,
惊尘溅血流千载。
苏轼借汉唐故实,以荔枝的名义,讥讽当朝贡茶、贡牡丹的社会丑陋现实,矛头直指“前丁后蔡相笼加,争新买宠各出意”的丁谓、蔡襄、钱惟演之流,大声疾呼:
我愿天公怜赤子,
莫生尤物为疮痏。
雨顺风调百谷登,
民不饥寒为上瑞。
身处逆境,无职无权,流放万里,犹为百姓鼓与呼,这就是眉山苏轼!这就是千年不衰的东坡精神!我想,这也是千年风雨后,人们永远怀念苏轼,景仰苏轼的原由吧!

2019.7.10眉山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眉山,一座森林城市正在崛起!
下一篇: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共建绿色美丽眉山


中国农业银行眉山分行 章鱼挑食 农行眉山市分行金穗之窗 同颜画室 国网眉山电力公司专题 八百寿酒业
眉山全搜索
回到顶部